1、土壤檢測是施肥的基礎工作
農作物吸收的營養來自于兩部分:土壤本身的養分含量+肥料提供的養分;不施肥僅依靠土壤的基礎肥力,那么作物的產量會比較低。作物每年從土壤中攜帶養分出來,不補充,產量會越來越低,這就是養分歸還學說。如果不了解土壤的養分含量與供應量,那我們如何知曉肥料的投入量呢?
2、找出限制產量的最緊缺的元素
作物除了碳氫氧外,其余的14種元素都要從土壤中吸收,如果有一種元素短缺或者含量較低,其他元素施的再多,產量也不會有明顯改善。土壤檢測,給我們在肥料元素的使用方向上提供了指導。堅決避免缺氮施磷,缺錳補鋅的情況。這就是施肥上的最小養分律或者木桶原理。
3、做出最優的施肥方案
農作物經濟產量的形成,是綜合各個因素的結果,光、溫、水、氧氣、二氧化碳、礦質營養、田間管理、病蟲害等。水和肥只是我們能控制的不多的幾個因素,在年有效積溫3200℃的地方,就是投入再多肥料,棉花的產量也不會有太高的表現,這時候溫度是限制棉花產量的主要因子,這叫綜合因子律。
因此肥料施到一定程度,產量會因為其他因素不會再出現增幅。而最大產量的施肥量也不是最優施肥量,因為肥料的施用上有一個報酬遞減率。假如:第一個5kg肥料可增產100kg,第二個5kg肥料只能增產50kg,第三個5kg肥料施入土壤只會增產20kg,第四個5kg肥料肥料施入土壤只會增產8kg..........第十個5kg肥料可能只能增產1kg。而第十個5kg肥料的成本遠高于1kg農產品的收益,那么這時的施肥是不合理的,超量的。所以我們要達到預期產量,要計算出最佳的投肥量。換句話說,隨著產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每10kg的產量增幅,要施入非常多的肥料,如果這10kg的農產品收益等于增加的施肥成本,這時候的施肥量才是最優的施肥方案。
土壤肥力檢測推薦施肥,主要目的是節本。只有少數地塊找出限制元素短板,產量才會有明顯的增幅。農場管理本身就是一種經營行為,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本身就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特別是在種植成本高企的當下,如何如果通過精準施肥,減少肥料用量,提高經營收益是擺在農業人面前的重要問題。
4、檢測數據的應用
數據質量把控
質量管理體系:
人員沒問題;環境沒問題;設備沒問題;方法沒問題;流程、制度、規定執行沒問題;綜合驗證沒問題。
數據要求:溯源性、重現性、精準性
重點:把握采樣的方法
數據的應用過程
1)養分評價
第二次土壤普查的養分分級標準、疆內科研院所的養分分級標準
2)推薦施肥量
土配方平衡施肥有兩個關鍵指標是需要進行田間試驗的,受土壤的較大空間異質性,要做到每一塊地進行土壤校正系數與肥料利用率的田間試驗是不現實的。且土壤養分含量與施肥量對這兩個指標的影響較大。
比如土壤土壤校正系數與土壤養分含量是呈負相關的,比如肥料利用率與施肥量是呈負相關的。
需要注意的問題:
a.目標產量的確定;
b.生產單位產量需要吸收的養份量;
c.耕作層深度;
d.土壤容重;
e.土壤養分的檢測結果是P的含量,在計算中要注意折算成P2O5,K要折合成K2O;
f.務必要注意單位面積是m2,耕層深度m,容重是t/m3,養分含量g/t。
難點:土壤校正系數與肥料當季利用率,需要田間試驗且空間異質性、時間異質性較大,影響因素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