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代。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稱“果子節”,侗族稱為“南瓜節”,仫佬族稱為“后生節”等。
中秋節的習俗,源于古人對月亮的崇拜。在農耕時代,人們觀察到月亮的運行和農業、季節關系密切。于是對著月亮祭拜祈禱,也就成了祈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的重要活動。今年的中秋節在秋分之前,諺語說“中秋節后入秋分,年景無憂迎豐收”,因為此時的氣象最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和成熟,在作物即將成熟的階段既獲得了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確保了作物顆粒飽滿,產量豐厚,年景非常好。中秋節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那么中秋節都有哪些節日習俗呢?
祭月
Mid-Autumn Festival
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是古代中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在古代農耕社會,古人認為月亮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項重要祭祀活動。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
燃燈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敝星锶紵糁灼湟幠K坪鮾H次于元宵燈節。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月餅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賞月
Mid-Autumn Festival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玩兔兒爺
Mid-Autumn Festival
兔兒爺”是北京中秋習俗的代表,到了中秋節,北京街上都能看見泥兔攤。兔兒爺是月宮里搗藥的玉兔,人們把它藝術化、人格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的造型。因為,玉兔是神物,為了表達敬意,人們便把這種中秋節的兒童玩具稱為“兔兒爺”。
秋已至,一縷桂香,醉芬芳,月上中秋。在此上海耕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闔家團圓。